青年所治,青年所享

k2 items src b9ad772005653afce4d4bd46c2efe842

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即將改選,以下是總團長候選人之一 【張智偉】的簡介與政見

一、 個人背景介紹:

姓名:張智瑋
出生日期: 79. 04. 2
住所地:新竹
學歷:
世新大學 法律研究所 就讀中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 畢業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畢業

經歷:
2015 國民黨青年團 專員
201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雇員
2012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會長

獲獎紀錄:
民國 1 0 1年全國大專優秀青年
國立中興大學優秀畢業生代表
新竹高中市長獎

【家庭環境】
苗栗頭份出生,父親於銀行工作、母親與家姐於新竹馬偕擔任護理師。 自幼父母特別重視教育,不止在學業上同時也重視「禮儀教育」,與「才藝教育」。在此成長環境下,我對於陌生事務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與能夠 尊重他人、敬重長輩。

【社團經歷】
高中時期參予「服務性社團」,幫校內做義工服務外也利用學期間假日 、寒暑假時間服務新竹地區偏遠小學。

大學時期擔任「學生代表大會 議長」負責為學生發聲、爭取學生權利,任議長期間與學校溝通放寬轉學生在同院裡面轉系的限制並協助修改校內法規,受到學生與校方間的共同肯定。隔年競選「學生會 會長」以全校八成的認同當選,在擔任學生會長期間,舉辦各式全校性活動(如:演唱 會)和學校共同修訂校內不合時宜的法規。

二、參選原因:

在就讀大學期間,除了主修法律學系之外,另致力於推廣國父思想中之「民權初步」,同時將「民權初步」中介紹之「議事學」內化為生活態度,對於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總採取開放、尊重的態度,又於心中自然的展開各種動議的速覽,檢視可利用的議事工具,效率而民主的決議解決方式,即是議事學傳達之核心理念為求同尊異。

朱主席提出以「開放國民黨」之黨務方針鼓舞了我全心投入黨務工作,開放國民黨與國父提出「民權初步」中的「開放討論」完全相符。這是尊重多元、效率而民主的體現,且在朱主席上任「開放國民黨」的政策正在行動當中,親見此景深受感召,願在我黨重建核心價值的過程中,付出實際行動!

Every job is a self-portrait of those who did it. Autograph your work with quality.

「件件工作反應自我,凡經我手必成佳作」這句話是我的人生堅持的態度,對於我過去每次勇敢接受的挑戰,必然抱持此信念去努力完成,懇請各位評審讓我參與這場新世代的改變,望您牽成。

三、未來願景:

對於國民黨青年團未來發展方針我提出「By youth,For youth」的競選理念。

「青年團的核心任務」
我認為長期經營政黨重點在於「人才延攬」。在與政黨對手競爭的過程中致勝的核心關鍵在於同世代間,誰延攬到愈多的人才,時代就站在誰那邊。只要人對了,事就對了。

透過此種理念,於我黨中最接近青年世代的青年團將責無旁貸。我將國民黨青年團應該定位為全黨徵補人才最核心的公器,青年團要在每一個世代為國民黨補充源源不絕的人才、鋪下持續前行的道路。落實建立全國性的選、訓、用人才培育管道。

「建立全國性的選、訓、用人才培育管道」的目標值
試想一下從台面上的政治人物、黨務系統、中央與地方民代的服務團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執政團隊有八成以上的核心幕僚,在他們的大學時期都經歷過相同單位為期一至兩年的養成教育,訓練的項目可以猶如大學選課系統般的多元自由選擇的成長路徑。

接受養成教育後投入政治實務工作,國民黨將有一個跨越各種系統的服務團隊,這不只是全面性的整合資源、還附帶著讓國民黨整體團隊牽連上了感情的羈絆,甚至將對於我黨的政治人物所產生的政策、選民服務、執行能力都確保在一定的品質之上。時至此刻,國民黨將擁有一支團結、效率的不敗團隊。

「十年有成,青年團的下一步」
今年是青年團成立的第十個年頭,過去的青年團並非在此處毫無著墨,我們可以看到漸漸有許多早期的青年團前輩已經遍布於政治場域中,但也可以發現,青年團近年值得重新建構的方向。

1. 我們用單一觀點看台灣整體:過去青年團的幹部集中在台北生活,經營的人脈網絡也聚焦在台北,思考觀點也從台北出發。我們都曾犯下這樣的錯:用去發展脈絡的觀點看台灣每一個城市,將他現在發展的狀態,視為台北的前階段,只要複製台北經驗,就會解決問題。但不,台灣的每個城市有他的發展脈絡,每個地方的青年具有完全不同的成長背景,理應因地制宜。

我主張:青年團要走入地方,不只做台北青年團,要建立全國性的青年團。將全國劃分為北、中、南、東要求專職同仁在一個地方長期駐點,甚至以不同的型態出現在青年面前,例如成立人民團體、或法人團體,淡化政黨色彩。淡化政黨色彩絕非指我們要去欺騙青年,而是要在青年能夠在與我們接觸的同時,不受到同儕標籤化的對待,降低青年願意與我們接觸的門檻。

2. 議題吸引青年的迷思:根據議題導向,吸引我黨屬性的青年,透過舉辦講座、營隊等相關議題導向的活動,讓青年與青年團產生鏈結。這是我們長期運作的模式。沒錯!議題永遠存在,有打不完的議題。這個模式確實可以運作,但是第一、議題的大小控制在媒體的總開關裡,當媒體上我們處於弱勢,在此議題上將沒有青年願意為我們發聲,事實上也因為這個模式青年團被媒體綁架,需要在媒體空戰上得到勝利才能吸引青年。第二、受議題吸引的青年關心議題有侷限性,會因為議題站出來的青年是因為該議題的切身相關而不得不站出來,但換了議題就喪失了切身相關的動力,青年團與其的鏈結建立在議題是否存在,在青年還未受到青年團培訓前,已經脫離關係,耗費了我們的勞力與經費。

我主張透過「Learning by doing」來吸引青年,每個世代不乏青年對於政治工作充滿想像,青年團的角色一直非常適合在青年與政治工作間搭起橋樑,這群人持續的出現在每個世代中,這是我們首要的族群,因為這群人我們不需要說服他進入政治工作,本身就充滿著熱情,符合為黨徵補人才大方向,初期透過如同民主營、RPG政治實踐營等三天以上共同學習的營隊吸引有志青年,在這群青年建立情感鏈結之後,開放各層級的實習活動,實習的單位不是侷限於黨務、而是分布於政府、民意代表的團隊當中,同時青年團應舉辦更實戰的工作技能培養,如同專案管理思維、時間管理、人脈管理…….等,把議題立場的思考空間還給青年,把青年的工作能力提升交給青年團。

3. 青年團專職幹部不能作為一個作戰單位:因為議題思維的迷思,青年團必須戰勝媒體上的空戰。青年團就被交付許多臨時性的、即時性的作戰任務。為了作戰,我們必須成為一個科層化、紀律化的整裝部隊。各個議題的定調要如同整齊的步伐,每一步都必須標齊對正,再次強調,因為青年團是作戰單位。

但這與現代青年的思維不同,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不能要求參與青年團的青年與青年團的立場要完全相同,因為上述的目的,現在的青年團只能切割、排斥青年來達成整齊化一的目標。選用人才範圍小了,對的人就少了。
又因為是作戰單位階級化的管理,讓青年進入體系後需要受到指揮監督,使青年團長期受到有「大頭症」的批評。

我主張青年團應該成為強而有力的「補給單位」,青年團可以有立場但包容多元,包容並非只是正視你的存在,而是指與青年團立場相同的青年享受到多少權益,就算該青年立場與我們不同也給予相同權益。青年團不能再排斥不同立場的團員,只要大方向上認同國民黨,就是我們的青年,我們不要求洗腦氏的篩檢立場,統一軍令,因為青年團提供的是真實的政治工作訓練與機會的補給單位,而非是作戰單位。

4. 青年團的運作要有年度的既定行程。
四季運行,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要運作順利就要照著四季的作息運行。青年配合著學校的時程也有固定的作息,開學的新鮮人來到新的環境,尚無固定的夥伴,此時適合為組織招生。學期中,學生建立了穩定的夥伴關係,適合舉辦單日的培訓或是講座活動。學期結束,寒暑假期間,適合舉辦脫離住居地的紮實的營隊活動。

要建立與青年的互動平台,青年團應建立與青年運作相同的作息的固定行程。舉辦適合「時節」的活動之外,我還要特別強調要「固定」,固定的活動行程讓青年可以預期青年團舉辦的活動,建立每一場活動的招牌、口碑。讓去年的佳評不斷,成為今年人才延攬的最大利器!

ky

「By youth,For youth」
「青年所治,青年所享」是我對青年團的最深切的期許,過去的青年團是黨務系統的幕僚單位,在我的想像中,青年團仍是幕僚單位,但青年團是全國青年的幕僚單位。我們將現有的核心工作(如:議題定調、回應輿情)平台化,不再由上而下的定調,而是搭建一個完美登場的舞台,讓願意參與的青年在其上境情發揮,創造由下而上的定調模式。

青年團是我黨的青年的利益團體,透過「人對了,事就對了」的思維模式著墨於徵補人才中,把屬於青年的聲音帶進黨內。這絕非反藍旗,這是在「開放國民黨」的政策中應改變的決策模式。

「By youth,For youth」,「改變.新的世代」你即將看見。

ky2

 

以上為廣編特輯,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用LINE分享給好朋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