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舒飲食適合那些人?把握5大原則,簡單輕鬆就可以落實
▋「得舒飲食」是什麼?
「得舒飲食」(DASH Diet,全名為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最初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為了預防和控制高血壓(Hypertension)而進行的大型研究計畫成果。
在 1990 年代,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了多項研究,想找出能有效降低高血壓的飲食模式。研究結果顯示,增加蔬果、全穀類、低脂乳製品,以及適量的瘦肉、魚類、豆類、堅果等攝取,並減少飽和脂肪、紅肉、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可以穩定或降低血壓,因此形成了「DASH」這套飲食原則。
▋5大核心概念與原則
1. 蔬果量要充足:蔬菜、水果富含鉀、鎂、纖維,有助於維持血壓平衡。
2. 全穀類為主食: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能提供膳食纖維及較穩定的能量來源。
3. 低脂乳製品:像是脫脂牛奶、低脂優酪乳,提供鈣質,且能避免過多的飽和脂肪。
4. 蛋白質來源多元且適量:選用瘦肉、魚、雞胸肉、豆製品、堅果、種子類等。這些食物中的蛋白質、健康油脂與礦物質比例較佳。
限制高鹽、高糖、高脂肪飲食:尤其是加工食品、鹹酥炸物、甜食、含糖飲料等。
5. 重視「適量」:並非一味地吃「很多」某種營養,而是均衡攝取各類營養,同時嚴控鈉(鹽分)和糖分。
為什麼能降血壓?豐富的鉀與鎂能幫助身體代謝鈉離子,達到血壓調控作用。減少飽和脂肪與高鹽攝取,能保護血管彈性,預防血壓不穩。均衡多元的營養搭配,可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引發的血壓上升。
對你而言的好處:
►血壓控制:對原本就有高血壓或血壓偏高的人來說,能有效協助穩定血壓。
►心血管保健:減少飽和脂肪、加工糖分有助於預防心臟病與中風。
►整體營養均衡:蔬果、全穀與瘦肉等多元攝取,避免營養失衡。
▋得舒飲食適用的主要族群
► 高血壓或血壓偏高者:「得舒飲食」原先即是為了控制與預防高血壓而設計。
對於血壓已有上升趨勢的人來說,DASH 能有效協助穩定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有家族病史、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脂偏高等,都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得舒飲食能減少飽和脂肪和多餘鹽分攝取,對保護血管非常有幫助。
► 想維持或控制體重的人:強調蔬果、全穀、瘦肉、多元蛋白質來源,並減少精緻糖與加工食品,有助於體重管理。可預防與改善肥胖,同樣有利於降低血壓及慢性疾病風險。
► 一般追求均衡營養、健康飲食的族群:即使沒有高血壓問題,也可參考得舒飲食原則,提高蔬果比例、選用低脂乳製品、優質蛋白質,促進整體健康。
▋「得舒飲食」(DASH Diet)雖然在多數情況下都相當安全、適用性廣,但仍有部分族群需要謹慎評估或做相應調整,而非「一概適用」。以下為可能不適合直接套用標準得舒飲食,或需要特別諮詢專業醫師與營養師的族群:
►特定腎臟疾病患者(如末期腎臟病、腎衰竭)
原因:得舒飲食強調多蔬果、全穀與低脂蛋白質,但同時也會提供較高的鉀與磷。腎臟功能嚴重受損者通常必須嚴格控制鉀、磷和蛋白質的攝取量。
建議:這類患者不可自行執行得舒飲食,最好在腎臟科醫師和臨床營養師監測下,依腎功能狀況調整鉀、磷與蛋白質的份量。
►特殊代謝或內分泌疾病患者
原因:得舒飲食雖然強調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與降低糖分,但若患有罕見代謝缺陷、嚴重內分泌失調(如需特殊碳水或蛋白質比例)等,須依醫囑執行更精細的飲食控制。
建議:這些病患需要專業的個別化建議,而不能直接照搬一般的得舒飲食規範。
►需要特殊營養配方者(如術後、嚴重消化道問題、重症患者)
原因:傷口癒合或重大手術後的病患,往往有特定的營養素需求(例如更高的蛋白質、能量)或特殊的飲食型態(如半流質、低渣飲食等)。
建議:該類族群常需要根據臨床情況,開立專業營養配方;得舒飲食可作為日後回歸正常飲食的參考,但需要醫療團隊做出調整。
►成長中的幼童或青少年(特別是體重過低或偏食嚴重)
原因:雖然得舒飲食的原則健康均衡,但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若本身體重就不足,或因偏食導致某些營養素攝取不足,需要更高熱量與特定營養的補充。
建議:父母與營養師可參考得舒飲食的「少鹽、多蔬果」等優點,但仍需視孩子的成長需求做額外調整,如增加健康脂肪、蛋白質或熱量的攝取。
►極端運動員、特定運動營養需求者
原因:高度訓練的運動員、馬拉松選手等,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電解質有特別高的需求量。得舒飲食的鈉攝取量相對較低,也可能不足以應付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流失的電解質。
建議:在參考得舒飲食精神的同時,應依運動強度、流汗量等因素適度增加鈉及總熱量攝入,並在教練或運動營養師指導下調整計畫。
一般成人,特別是高血壓或血壓偏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者,都很適合參考得舒飲食。但是特殊族群(如末期腎臟病人、術後重症、罕見代謝疾病患者等)則須謹慎評估,在專業團隊的監督與調整下,才可部分引用得舒飲食原則。(如有任何疑慮,都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或臨床營養師,讓飲食計畫更符合自身健康狀況與營養需求。)
▋如何有效率地進行飲食控管?
►控制份量,養成量化概念:
可以先從「認識食物份量」著手,例如:一次份量的全穀類(約 1/2~1 碗飯)、一次份量的蔬菜(約一個拳頭大小)等。控制每天各類食材的份數,避免不知不覺攝入過量的熱量或鈉。
►需提升蔬果與全穀類比例:
讓蔬菜、水果成為餐盤中的主要元素(建議至少佔 1/2 餐盤)。
主食盡可能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增加膳食纖維,降低血糖波動。
►選用低脂或脫脂乳製品:
這類乳製品富含鈣、維生素 D、優質蛋白質,卻能避免飽和脂肪過高的問題。
盡量避免含糖優酪乳、調味牛奶等,選擇無糖或低糖版本。
►均衡蛋白質來源,避免過度攝取:
蛋白質可由魚、瘦肉、雞胸肉、豆類、堅果等多樣食材取得。
建議烹調方式以清蒸、燉煮、少油炒為主,減少油炸或過度調味。
►嚴格控制鈉(鹽分)和糖分:
高鹽、高糖會提高高血壓與代謝問題風險。建議少用醬料包、加工食品,利用天然香辛料(如香草、黑胡椒、蒜、薑)替代部分鹽巴,並留意飲料中隱藏的糖分。
►制定每週或每日餐單,落實計畫
可以先列出一週所需食材及每日菜單,並根據得舒飲食原則逐步調整。
將自己喜歡的健康食材與烹調方式納入餐單,才能維持長久執行動力。
►定期記錄並檢視
養成每天或每週記錄食物攝取、血壓和體重的習慣,了解哪些調整真正有效。可使用簡易的營養追蹤 App,或與營養師合作,更精準地調整飲食。
「得舒飲食」不只針對高血壓患者,也非常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風險、想控制體重或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只要掌握「提高蔬果比例、選用全穀與瘦肉、避免高鹽與高糖食品」等核心原則,再搭配量化的攝取計畫與定期記錄,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實,逐步享受到血壓下降、心血管保護以及體重管理的多重益處。
▋以下提供一份簡易得舒飲食一日示範菜單,並附上烹調與替換建議,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嘗試「得舒飲食」(DASH Diet)的精髓。此菜單強調「多蔬果、全穀、低脂肪、少鹽」,可以在維持美味的同時,兼顧健康需求。若需要長期執行或客製化菜單,建議諮詢臨床營養師。
►早餐
1. 全麥吐司搭配酪梨抹醬
食材:全麥吐司 1~2 片、熟酪梨 1/4 顆、少許檸檬汁、黑胡椒
作法:酪梨壓成泥,拌入少許檸檬汁與黑胡椒調味(避免使用奶油或沙拉醬)。
全麥吐司烘烤後,將酪梨泥塗抹於吐司上即可。
2. 水煮蛋 1 顆。重點:增加優質蛋白質,避免油炸或過多調味。
3. 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 1 杯。重點:補充優質蛋白和鈣質,選擇無糖或低糖版本。
替換建議:不喜歡酪梨抹醬,也可選擇加一點橄欖油與番茄切片;或改成以「少油炒蛋+燙青菜」搭配全麥吐司。
►午餐
1. 糙米飯 1 碗。以全穀類為主食,增加膳食纖維,有助穩定血糖。
2. 魚片清蒸或紅燒(少鹽版)
食材:魚片 1 份(約 100~120 克)、薑、蒜、蔥段等天然香辛料,少許低鹽醬油或無鹽醬油與黑胡椒
作法:將魚片與薑、蒜、蔥段一起清蒸,或以極少量油與低鹽醬油清燉。減少鹽巴用量,可用黑胡椒或香草增添風味。
3. 三色蔬菜拌炒(青椒、紅蘿蔔、洋蔥)
作法:蔬菜洗淨切條或切絲,以少量橄欖油快炒。可加入少許淡醬油或胡椒調味,儘量避免過鹹。
替換建議:蛋白質來源可變化,例如:雞胸肉、豆腐、海鮮等,都可用類似的少油、少鹽方式烹調。蔬菜可選時令蔬菜或喜好品項,如高麗菜、花椰菜、茄子等。
►下午點心
1. 原味優格(低脂或脫脂)+ 水果丁
做法:取低脂或脫脂優格適量,加入當季水果丁(例如蘋果、香蕉、奇異果)。
若想增加口感,可撒少許堅果碎(杏仁、核桃)。
好處:補充優質蛋白質與鈣質,搭配水果中的纖維、礦物質,可穩定血糖及提供飽足感。
►晚餐
1. 蔬菜湯麵(可以選擇:全麥麵/蕎麥麵)
食材:全麥麵或蕎麥麵 1 份、高湯(自製清淡湯底,少用味精、雞粉)、各式蔬菜(如青江菜、香菇、番茄、玉米、洋蔥等)、豆腐、雞絲或蝦仁等少量蛋白質。
作法:先將蔬菜、水煮豆腐或雞絲等放入高湯煮熟。麵煮至熟透後,與食材一起拌煮,最後用少許鹽或淡醬油調味。若味道太清淡可利用洋蔥、番茄、香菇增加鮮甜度。
2. 副餐:燙青菜 + 蒜蓉
重點:可於蔬菜滾水燙熟後,加少許橄欖油、蒜末、黑胡椒增添風味。若湯麵中蔬菜足量,則可省略此步,彈性調整。
替換建議:如果習慣吃飯,可改成糙米飯 + 清爽湯品(蔬菜湯、海帶湯)。
主菜可參考中式蒸蛋、少鹽版的砂鍋料理等,皆可靈活調整。
►宵夜或加餐(可省略)若非必要,盡量避免睡前加餐。如真需要,可簡單選擇:
少量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一小把堅果(如杏仁、腰果),避免過量。
►提供小建議:
1. 善用香草、香辛料:如九層塔、迷迭香、義大利香料、蒜、薑等,可增添風味而不過度依賴鹽分。
2. 先準備好「一週菜單」:每週排出主食、蔬菜、肉類、豆類的搭配,並一次買齊食材,能避免臨時沒材料而外食。
3. 選擇優質蛋白質:週一至週五可變換魚、雞胸肉、豆腐、海鮮等,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一週 2~3 次白肉或魚類,紅肉不超過 2 次,以控制脂肪和鈉。
記錄並檢視。
4. 建議以日記或 App 紀錄每日餐食、血壓變化、體重變化,更能確保落實效果。
只要選對食材、善用天然調味,就能做出兼具健康與風味的菜餚。上述簡易餐單提供了參考框架,可依自己口味和季節食材做彈性調整,持之以恆,就能逐步感受到血壓穩定、身體輕盈的健康益處。注意:若有特殊健康問題,請務必先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師再做進一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