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的抗性澱粉吃進來才有效!5種食物簡單吃少、吃巧又吃飽

找到適合的食物菜單,正確食用抗性澱粉效果加倍
上一篇【擺脫澱粉會變胖的迷思:探索「抗性澱粉」的健康好處!】,我們認識了抗性澱粉的優點,這次我們直接來介紹4種類型的抗性澱粉,以及如何去選擇食材製作出好吃又兼具營養的菜單,選對食物只是第一步驟,正確的是要不破壞食物中的抗性澱粉,有效吃進肚子中,才能發揮效用。
首先要先知道4種類型的抗性澱粉:
►慢消化性澱粉RS1:這類抗性澱粉存在於植物細胞壁中,在植物的結構中較為堅固,澱粉受到蛋白質和纖維的成分遮蔽,比較沒有辦法被腸胃道中的澱粉酶給消化。例如:豆類、綠豆、五穀雜糧未經加工的全穀類等。
►生澱粉RS2:這類抗性澱粉是未成熟的澱粉,存在於一些食物中,如未熟的馬鈴薯、未熟的綠色香蕉等。它們在消化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抗性。
(小提醒:加熱會破壞抗性澱粉,隨著溫度的改變,抗性澱粉在食物中的含量會下降,例如燕麥、馬鈴薯、綠香蕉等,都會因為烹調後降低。)
►冷卻性澱粉RS3:由澱粉在烹飪過程中冷卻後形成的,這種澱粉形式的抗性性質在加熱和冷卻的過程中產生,又稱為回凝澱粉,例如冷卻的糙米、冷卻的馬鈴薯、煮熟放涼的壽司米和馬鈴薯沙拉,都有這類抗性澱粉。
►修飾性澱粉RS4:屬於經過化學改變的,通常是由工業過程中製造的。這種抗性澱粉可能在某些加工食品中出現。雖然不容易消化吸收,但是含有許多其他的加工物質,所以不太建議大家吃太多加工食品。
以下是生活中常見也好取得的含抗性澱粉食物:

►糙米

►未熟的馬鈴薯、綠香蕉
►全穀類:包括燕麥、小麥胚芽、全麥、黑麥等

►豆類和豆類製品:如豆類、豆腐、豆粉等
►一些根莖類蔬菜:例如胡蘿蔔、紅薯、地瓜
以上的食物中,抗性澱粉的含量可能因品種、料理烹調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食物,可以作為提高抗性澱粉攝取量的一部分。
推薦幾個生活中,可以提供到飽足感又兼具營養的食物,讓您做到吃少吃巧又飽的好選擇:
【糙米】有助於維持血糖水平穩定,減緩血糖的快速上升和下降,進而減少飢餓感和食慾控制上的波動。也保留了外層的糊粉質和米糠,相較於白米,其纖維含量更高。含有更多的纖維和抗性澱粉,它能夠提供更長時間的飽足感,可減少食物攝入量,更有助於體重管理。
但是糙米不好吃怎麼辦?通常可以加入白米去煮,「糙米:白米=1:2」,也更接近原本白米的口感,兼具營養和口感。放涼後,與剁碎的胡蘿蔔、碎海苔,揉捏做成小口飯糰,當成點心食用也是很不錯的方式。

【未熟的馬鈴薯】有7成是抗性澱粉,生馬鈴薯中的澱粉主要以直鏈形式存在,這種形式澱粉在消化系統中較難被酵素分解,所以有較高比例的澱粉保留成為抗性澱粉。
但是你一定會說,未熟的馬鈴薯要怎麼吃?現在流行吃的馬鈴薯沙拉就是個很不錯的食用菜單,馬鈴薯經過水煮後放涼,加入生菜搭配就是一個很好的抗性澱粉攝取來源了,當然如果沙拉醬等調料加過多又是另一種負擔了。

【燕麥】不經過烹煮,直接生食來說,抗性澱粉含量較高。現在非常流行的吃法:隔夜燕麥就是一個趨勢;將沒煮過的生燕麥浸泡在牛奶、植物奶或優格中並冷藏過夜,稱為隔夜燕麥。這也是作為早餐來說,非常有飽足感的菜單選擇。

【豆類:豌豆和扁豆】的抗性澱粉含量最高,但是這兩種食材並不是所有人都親近的食物,我們可以把它融入蔬菜湯或是上面說的馬鈴薯沙拉中,或把豆類打成泥狀,小份量的加在生菜沙拉中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